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甘肃省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的李翠红、魏丽娟和冯毓琴*等人通过溶菌酶结合冰水混合物处理、臭氧水处理及溶菌酶处理3种方法对新鲜菠菜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菠菜贮藏期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选出适合菠菜保鲜的方法,为减少化学保鲜剂的应用,开发简便、安全的菠菜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菠菜贮藏期间的色泽变化
4个处理中,冰水+溶菌酶处理组的平均L*、a*和b*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H值显著大于其他3个处理组,平均?E分别比1g/L溶菌酶、2.3mg/L臭氧水及CK组高14%、17%和30%。这说明冰水+溶菌酶处理的菠菜在贮藏期叶片最绿,亮度最亮,因此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冰水+溶菌酶处理能显著保持菠菜贮藏期的色泽,延长其货架期。
2.菠菜贮藏期叶绿素、VC含量的变化
叶绿素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呈下降趋势;CK组在整个贮藏期间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最快,而1g/L溶菌酶和臭氧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溶菌酶+冰水组在整个贮藏期间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贮藏第8天时,CK组的叶绿素含量比冰水+溶菌酶组低66%,这说明溶菌酶+冰水处理能有效延缓菠菜贮藏期间的*化速率。
VC在菠菜贮藏过程中易被氧化破坏,其含量可作为衡量菠菜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VC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变化一致,都呈下降趋势,除CK组外,其他3个处理组贮藏前4d的VC含量无显著差异,在贮藏的4~8d,溶菌酶+冰水组的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且在贮藏第10天时,CK组的VC含量比冰水+溶菌酶组低35%。
3.菠菜贮藏期间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整个贮藏期间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前4d,各处理组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从第4天开始,溶菌酶+冰水组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且在贮藏第6天时比CK组高52%,说明溶菌酶+冰水处理能抑制菠菜贮藏期间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下降。可溶性糖是蔬菜中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相关研究认为蔬菜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先升高再降低,呈上升趋势是因为在酶的作用下,淀粉等多糖类水解,后期在微生物分解下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与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4.菠菜贮藏期间叶酸、草酸含量的变化
在整个贮藏期间,叶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贮藏到第10天时,CK组的损失率最高,为49%,其次是1g/L溶菌酶和臭氧水组,分别为34%、40%,冰水+溶菌酶组在整个贮藏期间叶酸含量损失最低,损失率仅为25%。由此可见,冰水+溶菌酶能明显抑制菠菜贮藏过程中叶酸含量的下降。
草酸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贮藏第10天时,CK组草酸含量最高,与0d相比提高了1.6倍,其次是1g/L溶菌酶和臭氧水组,分别提高了1.4、1.3倍,而冰水+溶菌酶组仅提高59%。由此可见,冰水+溶菌酶可抑制菠菜贮藏过程中草酸含量的上升。
5.菠菜贮藏期间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在整个贮藏期间,4组菠菜硝酸盐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稍下降,再上升或平稳的基本趋势。从总体上看,前4d变化幅度较大,第2天含量达到最大,CK组含量变化最明显,冰水+溶菌酶组变化最小。总体来看,在整个贮藏期间,冰水+溶菌酶组硝酸盐含量都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尤其在第2、4、8天最明显,并且始终保持较低水平。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4组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第2天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到第6天后又开始上升;第8天时,冰水+溶菌酶组亚硝酸盐含量为1.49mg/kg,较CK组低31%。总体来看,CK组亚硝酸盐含量始终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而冰水+溶菌酶组在整个贮藏期间都显著低于其他3组。
6.菠菜贮藏期间硝酸还原酶、POD活力的变化
菠菜硝酸还原酶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刚采收的菠菜具有很高的硝酸还原酶活力,但贮藏至第2天时,CK组的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初始(0d)相比降低34%,而冰水+溶菌酶组仅降低5.2%,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总体来看,冰水+溶菌酶处理能显著抑制硝酸还原酶活力的下降,而硝酸还原酶能催化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从理论上讲,生成的亚硝酸盐总量大于CK组,而本实验中亚硝酸盐累积量较CK组低,这是因为冰水+溶菌酶处理不但提高了硝酸还原酶的活力,同时还可能协同提高了亚硝酸还原酶的活力,使亚硝酸盐(NO2-)较快地合成NH4+,从而使亚硝酸盐的累积总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刚采摘的菠菜POD活力较低,在贮藏期间,CK组和3个处理组的POD活力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所有组在贮藏第2天时POD活力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POD活力开始下降,且冰水+溶菌酶处理组POD活力显著高于CK组(P<0.05)。这说明在贮藏期间,冰水+溶菌酶、溶菌酶和臭氧水处理都能在一定贮藏时间内提高菠菜POD的活力,延缓其衰老,但冰水和溶菌酶结合保鲜效果最好。
结论
本实验以甘肃高原夏菜的代表性蔬菜——菠菜为材料,研究常温水、1g/L溶菌酶、2.3mg/L臭氧水及冰水混合物结合溶菌酶4种处理对菠菜贮藏期间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冰水+溶菌酶处理能使菠菜保持较高V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叶酸含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及硝酸还原酶和POD活力,减缓草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形成,从而可延缓菠菜贮藏期间的衰老,提高菠菜贮藏品质。
本文《冰水混合物结合溶菌酶对菠菜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来源于《食品科学》年41卷7期-页,作者:李翠红,魏丽娟,慕钰文,冯毓琴。DOI:10./spkx---。点击下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苹果汁冷冻浓缩与真空蒸发浓缩效果的对比
菜肴中3-氯-1,2-丙二醇及其酯的含量分析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番茄酱、番茄沙司和辣椒粉中罗丹明B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通量检测食用油中3类污染物
基于GC-MS、DSA结合PLSR研究羊脂处理方式对热反应体系风味形成的影响
*酒混浊蛋白组成成分及来源分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定性定量检测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西地那非
黑斑病对*红枣营养成分的影响
鲜切莲藕腐败的荧光检测方法
虾蛄可食组织中镉和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
两种养殖模式大*鱼肌肉营养价值评价及主体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
牛骨多肽螯合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滩羊宰后成熟过程中风味前体物质的变化
干燥方式对不同生长时期秋葵果实营养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小分子糖及其类似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对接
北京油鸡鸡汤滋味物质分析
具有抑制HT-29细胞增殖及益生功能乳酸杆菌的筛选
乳酸菌代谢物中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清酱香型白酒陶坛发酵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铁蛋白-海藻酸钠纳米包埋ACE抑制肽
预处理技术对冷榨双低菜籽油中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
低酰基和高酰基结冷胶对模型饮料中百香果皮花色苷热稳定性的影响
脂肪替代物对人造奶油物性品质的影响
亚麻籽粕制备小分子抗氧化活性肽
蛋白质氧化对羊肉糜流变与凝胶特性的影响
废弃黑葵花籽壳绿色制备金纳米粒子及其抗氧化和催化性能
限域结晶法制备载β-胡萝卜素的氧化淀粉水凝胶球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差异的不同产地滩羊肉判别
乳酸菌复配对红肠发酵中N-亚硝胺生成的抑制作用
复合膜固定化酶提高米糠稳定性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贮藏过程中滩羊肉脂肪代谢通路转换
近冰温贮藏对杏果实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小麦低聚肽对急性酒精中*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姬松茸多肽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桑叶生物碱对四氯化碳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硫辛酸和白藜芦醇在对乙酰氨基酚致HepG2细胞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
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差异的不同产地滩羊肉判别
牛至精油对腐生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机制
射流空化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热风干燥过程中带壳鲜花生水分迁移特性及品质变化
紫花苜蓿茎叶功能特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大豆蛋白与千叶豆腐品质特性的关系
*花生品种(系)蛋白亚基组成及品质特性分析
香螺肽脱色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超声-闪式联合法制备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不同类型橡木桶陈酿对葡萄酒中挥发性硫化物的影响
烫煮后麻辣火锅底料汤底及食材中辣椒素类物质的迁移变化
盐胁迫促进鼠李糖乳杆菌富硒的效果
发酵罐结构对浙江玫瑰醋品质的影响
Akkermansiamuciniphila在肠道消化模拟系统中的变化
浓香型白酒发酵新老窖泥理化因子和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康砖茶叶风味特征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添加马铃薯全粉对面条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基于16SrRNA技术分析α-乳白蛋白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瑞士乳杆菌MB2-1源胞外多糖对10种益生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广谱抑菌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相关基因分析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成功召开“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宁波)”的基础上,将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于年10月22-23日在西宁共同举办“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将就肉、水产、禽蛋、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现代化加工技术,贮藏、保鲜及运输,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营养及风味成分分析,副产物综合利用,法律、法规及发展*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国际研讨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长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