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海走向深海,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让海水养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带动沿海“失海失地”的渔民致富奔小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发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符合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代表着先进的海洋水产养殖技术,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得到了较快发展。
深水抗风浪网箱是一个系统的养殖工程设施,不仅包括网箱及其配套设施,而且包括深水网箱养殖水域的选取和不同于传统网箱常规养殖技术的创新。若使用者不了解或不能掌握其技术的特性,非但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面临比传统海水网箱养殖更大的风险。
▲深水网箱养殖区选择适宜养殖海域
我国沿海有开放式海区、半开放式海区以及海湾等类型。养殖海域都应选择在附近无大污染源,海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海区。
升降式抗风浪网箱宜选择开放式海区,海底地形平缓,底质为泥沙最佳。由于升降式抗风浪网箱通常是以4只为一组,采用多锚多方位固定养殖系统,在风浪袭击下网箱整体不产生走锚,同时,利用锚泊系统构筑水下升降控制平台,达到控制升降的深度。因此,以20米水深设置每4只网箱为一组合单位时,安装区域投影面积应大于平方米(以单箱最大直径15米计)。并应考虑波浪的反弹作用力,网箱设置离岸距离至少米为宜。
浮式抗风浪网箱宜选择半开放式海区,有岛礁屏障最佳,可容纳10只网箱以上的相对独立海区为宜。浮式抗风浪网箱不能像升降式那样,在台风来临前下潜到预定深度回避台风的袭击,因此,岛礁就成了最好的保护屏障。
其它类型的大型网箱(主要是大型软体浮式网箱),可选择海湾类海区,利用海湾作屏障减灾防灾。此种类型的海区,网箱数量宜在45~60∶1(海湾水深10米以上的面积与网箱面积之比)。这种类型的网箱完全是依靠其柔韧性来抵御台风的袭击,设置海区主要考虑要有足够的养殖空间,给予最大的水体交换量来保证养殖不受自身造成的污染。
不同类型的深水网箱对水深有不同的最低要求。这主要是考虑到网箱在天文低潮期作业时,网箱处在波浪的波谷时网箱底部仍与海底有一定的距离,不致网箱与海底碰撞损坏所做出的相应的水深的选择。
网箱的抗流措施,是保持网箱有效养殖容积的关键技术。在选择深水网箱养殖海区时,海流的流速是评估能否安放深水网箱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情况下,海区海流流速大于1.0m/s时,基本不适宜安置深水网箱。原因之一就是海流对网衣的作用力过大,致网衣漂移,网箱有效养殖容积大大减小。若以相应的重力平衡海流对网衣的作用力,却又大大地增加了网箱操作的难度。深水网箱养殖区域应选择流速小于0.75m/s的海区较为适宜。即使不采用抗流网囊,在圆柱形或方形网囊下挂适当的重物,即可有效保持80%以上的养殖容积。
宜投放种纯、质好的苗种
由于深水网箱体积大,养殖容量高,因此,尽量选择适宜于当地水域条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养殖技术成熟、病害少的品种为养殖对象,最好选择当年饲养即可上市的品种。同时,深水网箱的养殖为了缩短养殖周期,便于生产管理,也可与陆地工厂化养殖设施小型网箱、池塘养殖等有机地配套进行,从鱼苗、鱼种及成鱼养成实行流水线的作业方式进行养殖生产。
选择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的几个原则:能适应本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酸碱度、透明度等理化因子;优先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经济价值高的鱼类;选择相容性好的品种进行混养,提高水体空间利用率;养殖品种已可人工繁育,有效保证健康苗种供应充足;优先选择能在密集条件下正常生活和生长的种类;选择适于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的种类;市场前景广阔,易于加工的品种。
据介绍,适合我国深水网箱养殖的种类较多,目前我国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较为成熟的养殖种类有:美国红鱼、*曹鱼、鰤鱼、卵形鲳鲹、大*鱼、石班鱼、真鲷、黑鲷、*鳍鲷等。各地可根据上述深水网箱养殖品种选择的原则,并根据自己的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自身的养殖品种,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放养密度要合理
放养规格与商品鱼的养殖、产量及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深水网箱由于体积大,养殖容量高,换网,倒箱等操作难度较大,而且深水网箱养殖受流速、风浪的限制,应尽量选择大规格的苗种进行放养,以达到一次放养至收获为目的。如章红、*曹鱼以克以上的苗种放养,一般4~8个月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利于生产安排和养殖操作,同时也加快了效益转换。
▲日常管理之观察摄食放养密度,严格意义上是属于养殖容量的范畴,难以准确评估什么样的放养密度为最佳,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是依靠养殖经验作出决定。养殖者可根据深水网箱的规格、计划养殖的品种、所处的养殖环境、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等,作出综合评估。一般讲来,深水网箱的苗种放养密度以2~5kg/m3,最终养殖密度20~30kg/m3较为适宜。
科学的饲料投喂
饲料应根据不同的鱼类品种的生物学特点和营养要求制订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投喂量,以满足不同鱼类生长的营养需要。由于深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多属肉食性鱼类,现行养殖习惯均以冰鲜的小杂鱼类等为主,也有以冰鲜小杂鱼与人工配合饵料混合投喂的。投饵原则:一般每日投饵1~3次。小潮水流平缓时多投,大潮水流急时少投;水浑时少投,水清时多投;水温适宜时多投,水温低时少投或不投;收获前或分箱前不投饵。在投喂方法上,应掌握“慢、快、慢”三字要领:开始应少投、慢投以诱集鱼类上游摄食,等鱼纷纷游向上层争食时,则多投快投。当部分鱼已吃饱散开时,则减慢投喂速度,以照顾弱者。投饵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看是否投下的饵料能绝大部分被摄食。有些鱼类摄食速度较慢,投喂时要慢一些,每次投喂保持1小时以上。
注重疾病预防
养殖管理对于深水网箱养殖这种集约化养殖方式来说尤为重要。抗风浪网箱养殖水体一般在m3/箱以上,网具高达6~8米,网箱内鱼类养殖密度高,容量大,因此,鱼病防治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头等任务,必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养殖鱼类生活在大水体中,活动情况不易被察觉,一旦发病被人们觉察时,大多已病情严重、开始死亡。这时再进行治疗就比较困难,网箱养殖鱼类总是进行群体治疗的,为治疗而投放的药饵,大部分不能被病鱼有效摄食。对于外用药物在深水网箱中使用效果就更难保证。多年来实践证明,只有重视预防,把问题解决在发病之前,才能避免由疾病所带来的损失。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总体而言,深水网箱养殖商品鱼,因养殖水环境好,病害少,比咸、淡水池塘和传统小网箱更接近野生状态,养殖出的商品鱼成色好,市场价格也高。
|延伸阅读|
卵形鲳鯵深水网箱养殖
卵形鲳鯵属鲈形目,鯵科,鲳鯵属,是暖水性中上层洄游鱼类。适宜在盐度15~29‰,水温22~31℃,流速在0.65m/s以内的海域养殖。
卵形鲳鯵生长速度快,养殖半年多可达g,依据深水网箱养殖容量大,换网及分箱困难等特点,在卵形鲳鯵深水网箱养殖过程中,选择体重超过20g(全长10cm左右)的大规格苗种进行放养,可避免养殖操作的困难,减少操作损伤,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率。较小的放养密度不经济,较大的放养密度对成鱼的快速而大规格上市影响较大,放养密度以60~80尾/m3较为适宜。
卵形鲳鯵养殖多采用市场上较为成熟的专用饲料投喂。放苗两个小时后即进行投喂,深水网箱养殖放养的苗种规格较大,日投喂3次即可,具体为:早上5:30-6:30、中午11:30-12:30、傍晚17:30-18:30。投饵量按鱼体规格而定:g以下为鱼体重的4~6%;~g为鱼体重的3~4%;g以上为鱼体重的2~3%。根据气候、水质、潮流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投饵时间和投饵量。
鱼病是影响卵形鲳鯵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由于深水网箱容量大,水体交换快,一旦鱼发病,交叉感染速度快,一般的给药方式难以奏效,病情很难控制,易造成批量死亡。因此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对常见的卵形鲳鯵肠炎病预防为每两周在饵料内添加大蒜素3~5g/Kg作药饵投喂,连喂两天。另需注意网衣和围网因受潮流漂移时对鱼体的机械损伤。
当前卵形鲳鯵养殖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小网箱养殖,近两年随着深水网箱的普遍应用养殖产量快速增加。卵形鲳鯵大量上市时间一般在十一月前后。为避免大量集中上市的低价位,适时放养与收获很重要。市场上一般0.4~0.6Kg/尾,价格相对较高,当然规格大养殖周期就长,养殖成本就会相对增大。放早苗或越冬苗,放大规格苗,利用深水网箱养殖生长快的特点,提前上市。水温条件充许的还可考虑养殖两季,放晚苗,春节前后价高时上市,这样可增加深水网箱的养殖茬数,提高深水网箱的利用率,养殖效益更佳。
记者:廖静
美术编辑:周帆
审核:高晓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