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
“如果我们以后能成功,绝不是在小紅袍上的成功,而是另一种更宏大、更现象级的东西,能做成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
不论是突然火起来的花胶鸡还是风靡已久的小龙虾,小紅袍在成都餐饮市场上的成功毋庸置疑,但阚老板显然不这样认为。曾有人问他是不是一名餐饮人,一开始他会否认,做了6年小紅袍,他才说:“是的,我是一名餐饮人,但小紅袍是我老婆李欣宸的,我只是帮忙打个下手。”
和阚老板在外风风火火待人接物不同,隐藏其后的李欣宸在成都餐饮界有些神秘。除了老板娘这个身份,更多时候她被称为“宸小厨”。
李欣宸是一位餐饮人,但又不只是一位餐饮人。
年,她22岁,和丈夫一起创业。用5年时间将一家涉外租赁公司做到了成都市此类领域内的前三名。等她嗅到这个行业似乎开始日薄西山,马上大刀阔斧在高升桥开了虾店,6年时间,她开了3家小紅袍。在充斥着快速加盟、做品牌挣快钱的市场氛围里,这个速度不算快,但这3家店的品质和生意无人可出其右。除此之外,她还有个身份:小紅袍独门自创的多道菜品的出品人。
也就是说,李欣宸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主厨。
86年出生,空乘专业,从未学过一丁点和厨艺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上她是要去当空姐的,但对于一个爱瞎折腾的成都女孩来讲,“读了这个专业我就知道我不爱它”。一毕业,她和阚老板去三亚旅居一年,开饮品店。回到成都后,心血来潮,两口子又开了虾店。
李欣宸说,直到她已经为自家的餐厅研发出多种菜品时,才恍然意识到,“喜欢做菜”这件事,作为厨师的爷爷对她还是有些影响。“但这个影响也没多大,因为我爷爷在家里不下厨,只是逢年过节做些很精致的小糕点,比如:蝴蝶馒头。”
所以,她的故事不是家学渊源,只是始于热爱,而厨艺上的天赋又成全了这份热爱。
开小紅袍的前两年,她每天在厨房里从早忙到晚。
采访中,阚老板对编辑部说了不止一次:“在成都做餐饮品牌,亲自下厨,天天如此的老板娘真没几个。”李欣宸的很多朋友觉得厨房油烟大,好辛苦,而她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不辛苦。”
和火锅串串不同,“虾店”这个定位注定了小紅袍在小龙虾的淡季——9-4月里没有生意。当编辑部问她当初为什么非要做虾店时,她显得云淡风轻:“因为开店刚好在8月,是吃小龙虾的旺季。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淡季的事情”,她眨了眨眼,“但是,考虑事情一旦考虑太多,这件事肯定做不成。”
正是因为“没有经验”、“不想考虑太多”,第一家小紅袍的选址落在了高升桥——只是因为那个铺子带着小阳台。这些年,在高升桥这个人均消费70左右的餐饮业态里,小紅袍以元的客单价成了这个商圈的餐饮奇迹,工作日的中午,门口也有大群人排队。
生意火爆的原因除了夏季的小龙虾,还有冬季的花胶鸡。
花胶鸡的诞生有着某种险中求胜的味道。
其时,小紅袍面临着小龙虾的旺季越来越短、产地资源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的困境。看似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丝毫不用担心没有生意可做,名气蒸蒸日上,很多明星专门来吃小龙虾(比如那英),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
如何在小龙虾的淡季保证店里的生意?如何才能平稳转型度过冬日?第二套菜品怎么设计?厨房流程怎么安排······这些问题不仅是对小紅袍的考验,也是对成都所有虾店的考验。
李欣宸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年10月,摆在她面前的选项有两个,羊肉汤和花胶鸡。
前者是成都人每逢冬至必吃,但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的东西,安全不出错;后者是在沿海地区流行,但从未在成都餐饮市场上出现过的东西,创新但是高风险。
她选择了后者。除了对自己厨艺的绝对自信,还隐隐透着一名餐饮人面对寒冬时AllIn的勇气。
“花胶”这种食材一直以“高档餐厅标配”的形式出现,她将它剥离出来,赋予给其他菜品更大的价值空间。
“我用自己的创意将它呈现,做出属于小紅袍的味道。鲍鱼也是自己加的,因为我们觉得鸡上只有一层花胶单薄了些,加上鲍鱼更有视觉效果,能提升档次和品味,客单价也能更高。”
结果不言而喻,花胶鸡一炮而紅,从17年火到19年,在小龙虾早已上线的季节来喝汤的人源源不断。事实证明了李欣宸的眼光和厨艺,更证明了在这个市场上,浮躁的营销和单纯的复制终究敌不过产品的壁垒高度和绝对差异。
李欣宸的一个供货商跟她说好多人问小紅袍用的是什么花胶,有人拿着元/斤的花胶说小紅袍用的还没这个好。供货商当时没说话,因为他知道李欣宸买的是0元/斤的花胶,他不好说话。
“花胶是*花鱼身上鱼肚的部分,只有大鱼才有,而且,我的货不是国产的。”李欣宸顿了顿,眼神骄傲也意味深长。
这种神秘在编辑部问到小龙虾的烹饪时长时也出现过。
小紅袍的招牌油焖小龙虾需要等待40分钟才吃得到,众多食客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等。这一点也是两口子一直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的痛点。
“问题很简单,缩短了烹饪时间就会影响小龙虾的口味。自己在家里做小龙虾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但我们的烹饪方式需要。”
“烹饪方式能说吗?”
“这个不能说,是秘方。”
时间长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小龙虾很容易碎,很多客人指着碎虾问是不是用的死虾。对李欣宸这样一旦下厨,势必用最好材料的人来说,“死虾”的误解就像当面扇了她一耳光。
“一个问题反复出现时,你就必须从源头上找根本原因,任何事情都是。”她发现,当小龙虾自身肉质不够好,烹饪时间一长就会碎掉,而且同样的虾不同的烹饪方式呈现出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每个资源区不同时间段出产的虾,肉质也不一样。
“我们家小龙虾的来源主要是洞庭湖和洪湖,但是这两个地方产虾的时间段不一样。为了保证肉质,烹饪后没有碎虾,我们会在每个地方产虾肉质最好的时候去采购。”
具体是什么时候,编辑部没好意思多问。
提到餐饮人的概念,阚老板说:“我现在承认自己是餐饮人,因为我用的每一样食材都货真价实,虽然这是一家餐厅最最基本的元素。”
如果抛开食材和烹饪方式,“标准化”也是一款菜品火爆的必经之路。
“一开始带徒弟,我就设计过标准化流程,要保证出品一致,做菜流程就要一模一样。我所有的徒弟都是白纸一张——如果是有经验的厨师,他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李欣宸对自己的徒弟说,“我想要的,就是我原封不动的东西。”
她始终强调“花胶鸡”只是用来维稳的产品,但没想到能被这么多人喜爱。阚老板在去年顺势做了营销,“宣传这种东西,只能是锦上添花,绝不是雪中送炭。”
开店的这6年,成都餐饮市场风起云涌,大店小店在风口浪尖中崛起,又在快速加盟中解体。小紅袍无疑是一位意志坚定的老手,但仔细追究,其实也是误打误撞出来的新手。
阚老板的一句感慨让编辑部印象深刻,“还未入行时,我以为自己懂一大半,再撇也有50%嘛。入行这6年,店开到第三家,我们却觉得自己只懂得5%,并且越来越少。”
两个只懂5%的新手直面细分领域的寒冬,还能迎来新一轮顾客暴涨。看起来平平无奇,确实,大多数餐饮店的底层逻辑并无本质之差,所以这也是编辑部对李欣宸的追问:小紅袍的差异化到底是什么?
李欣宸的回答很直接:并不执念于追求“金钱带来的快乐”,而是更看重“乐趣本身”。
这种乐趣不只是无经验带来的随性,更多的还是创新。比如每一家店的装修因地制宜,各有千秋;而菜品上的创新,对李欣宸而言不是工作,是一份炽热、擅长、创造价值的事业。“可能我们昨天卖虾,今天卖汤锅,后天就卖玫瑰鱼了。”
▲小紅袍花胶鸡(水街店)
▲小紅袍花胶鸡(桐梓林店)
▲小紅袍花胶鸡(高升桥店)
正是因为对乐趣本身的专注,小龙虾烹饪时长的问题他们不打算再解决,“这么多年都没解决,我们生意还这么好,那何必为了翻台率影响产品的味道。”
当我们提到市面上铺天盖地的同类产品,李欣宸则笑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又如何成就我们呢?”语气还是那般云淡风轻。
打造小紅袍这个品牌,进行的三个关键步骤是:维稳,创新,推广。看似是新手做餐饮的摸石头过河,但这个品牌对他们而言,仅仅只是在餐饮路上的一块试金石。
李欣宸和丈夫达成的共识是:在挣钱的满足感上设线低,在品牌发展上设线高,小紅袍远远不是终点。
“小紅袍只是我们一个学习的平台,我们想做让成都人瞠目结实的事情。比如说未来将我们的品牌发展得人尽皆知,不靠加盟,让大家觉得,这一家很好耍的餐厅。”李欣宸说,“说得骄傲些,我希望我们的终点是现象级餐饮,乃至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
“要达成目标,现在肯定做不到,但我们至少在持续不断往这个方向努力。”
如果说,打造核心产品、包装独家IP和通过线上引流等,都还属于业内餐饮人“基本功”的话,李欣宸夫妇早已将自己的人生观融入品牌的骨血。
基于野心、成就感和志同道合,他们追赶着遥远地平线上空亲手放飞的风筝。在这条势必孤独的路上,幸好,他们还有彼此陪伴。
有点编辑部衷心祝愿这对拥有如此愿景的餐饮人。
出品
有点编辑部
统筹
豆沙
撰文
雅典辣
设计
Sig
摄影
龟龟
本文所有素材均为有点编辑部原创出品
如需引用请后台私信获取许可
商务合作:豆沙
柴柴
伊藤广场
从购物中心到商业广场,只为更实在的生活
年夜饭
我们私信了成都几十位餐饮老板,打听到了他们的团年宴选择
桐梓林
在不同美食中感受从未落寞的生活方式
玉林
品尝人间风味,以食定义成都慢生活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