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啊!买卖不好干”。清晨六点多钟,在青岛的海鲜市场里,只前来薛大爷看着街头零星的路人感慨说道。他说:这两年里,青岛西海岸新区走了不少年轻人,相比几年前,街头那人头攒动的情景,现在变得“寥寥无几”。图为:禁渔期,早市上海鲜多为养殖,其中黄花鱼、带鱼、鲳鱼···,多为解冻后的样子,售价十多块钱一斤。
人少货不多,大家也在想方设法“盘活”生意。早市上发货的小龙虾15块钱一斤,相比海鲜,它的存活率高,一般可以放2~3天不断气,所以比较受欢迎。但竞争起来也很激烈,其中发货的摊位有3~4家,除了对比价格,更多还是看货的质量。现在一位20多岁的老板娘说:价格都差不多,但她喜欢“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有卖相要的人多。
“八带鮹”它是青岛本地俗语,其实它的学名叫章鱼、八爪鱼、八带鱼,葱伴八带、酱烧八带鱼不但是平常百姓家里一道海鲜,酒店的菜谱里也少不了这道菜。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科(章鱼科),或称蛸(shāo)。平时用腕爬行,有时借腕间的膜伸缩来游泳,或用头下部的漏斗喷水作快速退游。秋冬季常穴居较深海域泥沙中。
这是脉红螺,个头大小不一,在青岛最快常见的海鲜食材。壳面崎岖不平,壳口桔红色,柔嫩的肉体就躲在螺壳和角质厣里。但是它的壳比较压秤,一斤18~28块钱不等。当然还有比这小的香螺,煮熟的海螺与青红辣椒以及自制的调料混在一起,既有海螺的鲜美,又有辣椒和调料的美味,夏秋季下酒的好佐料。
“走啊,洗澡摸嘎啦去!”相信很多80后小时候都去过四方附近赶过海,当然他们摸到嘎啦要比这样地大,颜色要深厚,大家可能都认为红岛的蛤蜊是最好吃的,很多青岛人夏天只有三件事:“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
青岛本地有四座啤酒厂,一厂、二厂、四厂和五厂,外地人喝不出差别,老青岛一口就能分清楚。公认度较高的是二厂出来的扎啤,一般只供市区区域,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哦!还记得老舍曾经在课文上写道:“吹海风,晒肚皮,哈啤酒,吃蛤蜊”,是青岛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夏天青岛野生的海货稀少,由于街头人不多,不少老板都“翘班”回家休息,或者外出旅游,等到7月往后旅游人多,在“苦干实干”赚钱。也有少数坚持出摊卖货大老板,他们主要往酒店、大排档卖货薄利多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