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13 17:05:00
临近春节,惠州惠东港口的一处海水养殖基地,渔业育种研究没有停止。基地里,养殖池通过技术手段模拟自然环境,为成百上千条硇洲族大黄鱼种鱼、人工繁殖鱼苗,提供了适宜的水流、温度和盐度。研究人员每天定时投喂蛤蜊、清理池塘,详细记录下成长数据。这是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鳇鲸公司”)的石首鱼育种基地。1月27日,基地开展的硇洲族大黄鱼野生种群人工繁殖技术获得了验收,专家组现场确认鳇鲸公司成功繁育80日龄规格为3.1~5.8厘米的硇洲族大黄鱼苗种40余万尾、16日龄稚鱼余万尾。这项技术是国内的首次突破,也是广东现代渔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大黄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中的常见品种,也被称为黄花鱼,通体金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其在全国海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最高,有“国鱼”之誉。按照地理种群和生态习性,大黄鱼被分为岱衢族(分布于南黄海至东海)、闽—粤东族(分布在台湾海峡至粤东)和硇洲族(分布在粤西南海)三大种群。其中,只有硇洲族大黄鱼处野生状态,未有驯化繁育。年3月,鳇鲸公司负责人颜阔秋组成技术团队,在南海收集保存了野生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1万余尾,历经2年多技术攻关,突破了保活驯养、亲本培育、催产孵化、人工育苗等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人工繁育。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晓春指出,该项技术成果对于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增添新的成员,也为广东深远海养殖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品种。颜阔秋介绍,相比其他两种经多年人工繁育的大黄鱼,硇洲族大黄鱼具有体形修长、鳞片整齐、鱼肉细腻等特点,市场售价更高,并更加适应南海高温气候,尤其是深远海大型网箱养殖。“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体型体态优的品种,是接下来研究重点。”颜阔秋表示,该公司正与厦门大学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通过基因技术加快选育研究,加速产业化进程。耕海牧渔,走向深蓝。惠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小明表示,该县把大黄鱼种业繁育工作,作为“百千万工程”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抓手,计划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池塘中苗标粗培育、深远海网箱海陆接力养殖等,打造出南海大黄鱼“一条鱼”产业链。南方+记者乌天宇通讯员叶衍达采访对象供图乌天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