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3万吨排水量,超过美国福特级航母的巨型船舶,在我国却被用于“养鱼”。人们可能会问,使用海上的网箱不就足够了吗?为何要花费高达4.5亿建造一个“航母级”养鱼船?
这个巨型“养鱼航母”名为国信1号,由国信中船投入两年时间打造而成,船长.9米,内部设有15个养殖舱,总养殖水体接近9万立方米,每年能够产出吨鱼,这个产量是查干湖冬捕的两倍多。
使用“航母”来养鱼,主要是由于我国渔业环境的特殊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渔业养殖国家,占全球水产养殖总量的60%以上,然而我国的海水养殖产值仅占总产值的28.38%。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对海产品的巨大需求。年,中国进口水产品高达万吨,进口总金额达到亿元人民币。此外,由于我国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水深的限制使得养殖的鱼类种类较为单一,因此扩大海洋养殖规模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深海区域远离陆地,受气候影响极大,一旦遭遇台风便可能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此外,随着核污水的不断排放,我国海域迟早会受到影响,因此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国信1号发挥作用的地方。那么,这艘“国信1号”养鱼船到底有多厉害?花巨资在深海养鱼是否真的划算?
关于国信1号的特点,首先是其高科技化程度。这艘养鱼船主要养殖的是黄花鱼,因为这种鱼对噪音极为敏感,噪音极限为分贝,因此整艘船使用电动推进系统以将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并配备了个传感器,能够进行鱼脸识别,监测鱼的成长进度。
此外,大黄鱼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2至26摄氏度,且顺水游泳可使肉质更加紧实。国信1号可以模拟旋转流场,保持水流速度在0.2至0.4米/秒,通过智能化的养殖水体交换系统,从50米深的深海引入优质水源,确保大黄鱼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船上还设有大黄鱼的加工生产线,从捕捞到上餐桌,最快24小时内完成。
其次是养殖效益极高。养殖舱的密度是近海网箱的4至6倍,即使在此密度下,大黄鱼的成活率依然高达95%以上,品质可达野生水平。加之养殖周期较网箱缩短三分之一,三个月即可上市,一年可养两茬,年收益相当可观。
目前国信1号还在试养三文鱼、石斑鱼等深海鱼种。作为中国深远海养殖的新模式,它已被首次列入中央一号文件。
如今,两艘更先进、更环保的15万吨养殖船已在建设中,其中国信2-1的年产量将达吨。未来五年内,计划投入亿元人民币,陆续建造50艘大型深海养殖工船,形成年产海鱼40万吨、年产值亿元的深远海养殖船队。这一切都将加速我国传统渔业向深远海的转型,构建属于中国的“蓝色粮仓”,无疑是极具价值的。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