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筑梦2008》有感:梦的构筑
观《筑梦2008》有感:梦的构筑
Time 2015-09-11 13:59:33 情感驿站
星座男女
北京奥运开幕前夕,一部名为《筑梦2008》的大型奥运纪录电影在全国公映,以300个拷贝的投放量创造了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纪录电影的奇迹。6月14日开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将这部影片选作开幕影片,6月28日开幕的北京第四届国际体育周再次将它选作开幕影片。比起这类仪式性的事情,观众的口碑更为重要,有些观众甚至不止一次地观看了这部影片,他们的口口相传为影片带来了更多观众。此外,坐落在瑞士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在这部影片尚未完成拍摄时即决定予以收藏,因为该博物馆至今还没有收藏过一部关于筹备奥运会的纪录电影。一部朴素无华的纪录电影,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主旋律纪录电影市场梦是怎样构筑的?
《筑梦2008》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对事件的选择方式以及对选择的事件的组织方式,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事件相互交织,鸟巢为纲;结构删繁就简,以简为美;内容刚柔并济,以刚为主;节奏由缓而疾,张弛有度;意境虚实相间,以虚带实。影片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竞赛、评选及将近7年的建造过程为整部影片的结构线索,并在其中穿插叙述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跨栏运动员、三个体操运动员、一组特警战士对奥运会的期待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描绘了一幅关于中国人民准备2008年奥运会过程的全景图,以影像化的方式艺术地表达和升华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影片既注意展现宏大的时代特征,又深入描摹丰富鲜活的人物和细节,真切地反映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象征着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盛会的全民参与和倾情奉献。
突破纪实旧范,还表现在打破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的壁垒,在不违背道德规范和真实原则的前提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艺术手段为表现主题服务。《筑梦2008》的导演顾筠在谈到这部影片的创作体会时说:“《筑梦2008》是一部纪录片,但是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一部故事片,它与故事片的区别在于,故事片可以‘以假乱真’,但这部影片是‘以真为真’。”《筑梦2008》并不排斥向故事片借鉴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对素材进行重构,影片的剪辑值得称道。这部影片用7年时间记录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情况,捕捉人物命运变迁的轨迹,丰富而生动的生活细节塑造出了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编织梦想的主题和构筑梦想的努力将这些不同的个体统一为一个整体。时间的力量,空间的力量,真实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是《筑梦2008》打动观众的力量。
纪录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没有观众就没有纪录电影。为了使纪录电影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作者就要研究观众的需求,心里装着观众。只有创作者心里装着观众,观众才可能买你的账,才可能看你的片子。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纪录电影走上市场化道路以来,中央新影越来越感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包括《筑梦2008》在内的一些纪录片,为纪录电影的市场化开拓了新的道路。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影片创作者要时刻想着观众,研究观众的需求,只要这样才可能使影片赢得观众的喜爱,得到市场的回报,促进纪录电影的良性发展。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