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甩开膀子吃海鲜的日子来啦
9月1日中午,随着长达4个月的休渔期宣告结束,意味着爱吃海鲜的青岛人最开心的日子来了,肥美的“海鲜盛宴”又重归“餐桌C位”。当天下午,随着青岛各大渔港码头渔船捕捞归来,渔民们满载着鱼虾蟹上岸。开海首日,市民游客纷纷赶到码头抢购海鲜,不少渔民捕捞的螃蟹已被提前预订,虾虎、八带和鼓眼鱼等网红小海鲜一上岸就被抢购一空。根据潮汐规律,近几天青岛本地的小渔船都是凌晨出海捕捞,当天下午满舱上岸。昨天下午,田横岛山东头村渔民王希和向早报记者讲述了海上捕捞作业的过程。
山东头码头
市民上演抢“鲜”大战
开海首日,即墨区田横岛山东头码头人头攒动,各种刚上岸的海鲜吸引了市民前来选购,虾虎、螃蟹、鲳鱼、*花鱼等海鲜应有尽有,一派繁忙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这个码头有百余艘小渔船昨日中午出海,几个小时就捕获了开海首日第一批小海鲜。据粗略统计,昨天仅田横和鳌山卫两地渔民就捕获了上百吨海鲜。记者在山东头码头看到,这些海鲜刚一上岸就被鱼贩抢光,随后将运往市内各大市场,市民当晚就能品尝到开海“第一鲜”。据介绍,山东头码头是即墨东部海域最大的一个渔港,平时就有上百条渔船停靠。开海后每天涨潮时,一条条渔船便由远而近,大量海鲜上岸后,戴着红、*头巾的渔家大妈就开始忙碌了,摆开阵势叫卖海鲜。
沙子口码头
为避风小渔船近海捕捞
开海第一天,因为前一天海上风力较大,所以许多渔船都选择了避风,只有少量的小渔船在近海捕捞。从9月2日起,出海的小渔船会多起来,到时海鲜的上市量会大增。沙子口码头一位渔民介绍,开海后,大船一般会晚几天出海捕捞,小渔船会在附近捕捞。昨天中午,记者在崂山区沙子口、仰口港东码头和田横岛码头看到,只有少量渔船靠岸,捕捞回来的海鲜不算多,多数渔船都停靠在码头上“休息”。
“因为上岸的海鲜量太少,所以价格和去年同期比涨了不少。”昨天,在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开渔家宴的吴老板说,开海后,他基本上每天都要到码头上购货,估计从明天开始,本地海鲜就会多起来,因为新鲜,所以价格要比以往略贵,像虾虎一斤要30元以上,八带每斤也要30多元,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购买尝鲜。
在沙子口渔港码头做了10多年鲜鱼生意的吕老板介绍,每年9月开海后,是青岛本地海鲜最多的时候,随着入秋后气温降低,小海鲜数量会减少,而这时候石岛和荣成渔港码头的渔船,还有南方的远洋船只捕捞的海鲜,就进入了青岛市场,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喜欢吃海鲜的青岛市民还是会“捧场”。
港东码头
第一网能赚六七百元
开海当天,港东码头的渔民在每条渔船上都悬挂了国旗和彩旗,随后满怀希望地向着大海驶去,象征着这一个捕捞期渔民能实现“鱼虾满舱”。港东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当天有上百条渔船出海,下午两点左右回港,船均渔获能达到上百斤,总量比去年同期要多,可以说是“大丰收”。渔民刘师傅介绍,他出海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开海后第一网就捕捞了多斤虾蟹,还有八带、虾虎等小海鲜,算算账这一趟出海能赚六七百元。
七沟码头
过几天海鲜价格更便宜
记者探访了解到,开海当天,本地数千艘小渔船主要在胶州湾内及距离岸边三四十海里的近海海域捕捞。胶州湾口东南方向的大公岛、小公岛附近海域,海鲜的品种很丰富,渔民在这里能捕捞到大个体的刀鱼、鲅鱼等。在即墨鳌山湾、田横岛和丰城等沿海,渔民能捕捞到虾虎、八带、螃蟹等。还有像沙子口渔港和积米崖渔港,一些渔船一般只捕捞一种海鲜,像有专门捕捞*花鱼的,还有专门捕捞虾、螃蟹和虾虎的,他们利用专门的探测仪器,很快就能发现哪里有鱼汛,然后看准时机下网捕捞。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开海后一周左右,海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都会增加,价格也会相应下降,但每年的降幅都有不同。”即墨七沟渔港码头一家酒店老板介绍,常见的海产品,如鲈鱼、鲷鱼、虾、蟹等,在开海后预计价格都会有所下降。记者了解到,近几天天气晴好,渔民大都会开船出海捕鱼,市场上鱼虾的数量将会多不少,价格能比休渔期下降。同时,开海之后水产市场上卖的海鲜中,新鲜海鲜的数量多了起来,冰冻海鲜的占比则会下降。
人物1王希和
开海第一天收获百斤小海鲜
开海首日,记者在即墨山东头码头遇到了56岁的渔民王希和,刚刚出海归来的王希和讲述了他和同伴在海上捕捞的全过程。
上午9点检查完毕出海
因为在海上要航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捕捞区域,为了准备充分一些,早上5点王希和就起床了。准备好出海的各种用品后,又吃了妻子包的饺子,王希和便和另外一名渔民一起来到码头上,准备出海捕捞。
“昨晚海上的风力还很大,早上就没风了。根据今天的风向,鱼情应该会不错。”已经出海近40年的王希和对另一名渔民说。上午9点左右,两人对渔船上的设备进行最终检查后,驾船向捕捞区域驶去。和他们同一时间出海的还有几十条小渔船,这些渔船大都是山东头码头的,也有一部分是女岛码头的。
中午12点下了第一网
大约在海上行驶了1个半小时后,王希和开船来到了20多海里外的捕捞区。凭借着经验,中午12点刚过,他俩配合默契,很快将一张数百米长的渔网顺着海流下到海里。
“下一张渔网需要半个多小时,主要是看好海流,如果走向不对,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王希和说,因为他是小渔船,所以渔网一般在几百米长,每下一网需要静静等候一到两个小时后再起网。王希和说,下网后最害怕渔网触礁或挂上海底的杂物,当网触礁时,浮标的方向就会快速偏移,这个时候,就需要果断地用刀将触礁的渔网割断。触礁后的渔网就算是白下了,要重新再次下网,所以每条渔船上一般都会准备两到三套网具。
下午1点渔获刚够油钱
从12点下了第一网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王希和凭借经验判断网内的鱼虾并不是太多,于是决定再等等。果然,随着海流不断冲击渔网,王希和已经感觉到有不少“大货”入网了。
下午1点,王希和与同伴合力开始拉网。“几百斤的网加上网里的海鲜,在海底向上拉,需要两个人的默契配合。”王希和说。“好家伙,这一网有不少螃蟹,还有八带。”王希和同伴说,随后两人便将第一网的收获倒在了船舱内。王希和大约估算了一下,石夹红大约有10斤,八带有5斤上下,再就是少量鳗鱼、鼓眼鱼等,算算账,这一网勉强能赚回这一趟的油钱。
下午2点意外捕获大对虾
第一网的收获不算多,紧接着,第二网入水,王希和坐在船头,一边吃着妻子准备的面包,一边盯着海上的浮标。下午2点,王希和拉起了第二网,这次收获的比第一网要多一倍,主要还是螃蟹等,还意外捕捞到了几只大对虾。
“4个月没出海了,因为时间短,几个小时一共下了两次网,大约收获海鲜百十来斤吧,算算账基本能保住本。”王希和说。下午3点多,王希和驾船返港,早已等候在码头上的妻子帮忙把海鲜搬上岸后,很快就被市民抢购一空。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康晓欢王彤摄影报道
人物2郭弟平
往返8小时“抢”回首船本地蟹
9月1日上午11时许,举行完祭海仪式后,顾不得吃饭,“郭老三”就带领船员们驾船出海,直奔潮连岛海域,他们要抢收今年秋季开海后的首船本地螃蟹。在往返8个小时后,“郭老三”抢回了多斤本地大螃蟹,这些螃蟹还未上岸,就已经被老客户们抢购一空了。
他“抢”了32年螃蟹
在青岛,提起螃蟹,很多人都会想到“郭老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郭老三”的大名叫郭弟平,这位昌邑汉子经营螃蟹生意32年,被同行尊称为“青岛蟹王”。
“年来青岛打工时,我就发现青岛人特别喜欢吃螃蟹,渐渐地我也被这种情怀感染了,也迷上了螃蟹生意,这一干就是32年。”郭弟平认为,青岛人的螃蟹情结,丝毫不亚于每年谷雨时节的鲅鱼情结,“鲅鱼也好,螃蟹也罢,其实都是一种文化载体,说明了青岛人重情重义,懂得感恩,这种真诚值得让人尊敬。”
尽管原先的三轮车变成了货车,又变成了专用冷藏车,增添了收蟹船、作业船队,但是每年开海的首船本地螃蟹,郭弟平总要带队出海“抢”,“一是要更直接了解行情,二是为了跟老伙计们联络一下感情。”郭弟平说。
两三分钟分完一筐蟹
中午11时50分,郭弟平带队出海,“我在出海前,已经给10多条作业船的船老大打了电话,询问了他们捕捞作业的海域,现在出发,两个小时后就能赶到他们的作业区。”
大家顾不上吃饭,直奔沙子口中心渔港,登上一条收蟹船出发。下午1时37分,收蟹船赶到了大公岛海域,一条城阳籍作业船正在收网,网上不时带着螃蟹上来,还有一些刀鱼等。在等待了一个小时后,作业船还没有收完网,郭弟平决定改收另外一条作业船的螃蟹。
下午3时41分,收蟹船赶到了潮连岛西侧海域。两船靠上后,船员们忙碌起来,成筐的螃蟹被分成大螃蟹(七八两以上的)、中螃蟹(半斤以下的)和皮螃蟹(瘦螃蟹)三类,并且分类计价。见到了头船螃蟹,郭弟平很兴奋,只见他双手并用,两三分钟就分完一筐螃蟹,速度让一旁的其他船员都惊呆了。
晚7时50分许,郭弟平的收蟹船靠岸,这趟共收了多斤本地螃蟹,都被市区老客户预订了。
本地螃蟹要打造连锁店
郭弟平说,自己经营的海鲜全都是本地渔船捕捞,开海后螃蟹从沙子口码头拉过来,很多都是直供饭店的,卖的螃蟹都是精挑细选的,个个新鲜肥美。
郭弟平介绍,目前,郭老三水产公司已经自建基地成立螃蟹交易中心,让国内外游客能享用到品质更高的青岛特色海产品。公司已经组建了日照、江苏、大连等五地的船队,通过多样合作模式,对全国船队进行资源调拨,实现优先货物收购权。公司还在舟山码头、石浦码头、吕四码头、石岛码头等数十个码头设有经办点,可实现产品类别丰富。南北通货,货源充足,真正做到源头货源供应。“我们已经与鲁商市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青岛建设一批‘郭老三’品牌店,到时候,市民就能更方便地吃到本地螃蟹,此外更多海捕产品也将上市,首家店将在李沧区开业。”郭弟平说。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陈勇通讯员王雪梅穆丹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