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演员,本身是位男同志,
可是一点阳刚之气都没有。
挺大的岁数,却是不长胡子,
养得白白胖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
跟老太太似的。
这是经典相声《学唱歌》中的台词,说这句对白的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
段子里提到的像“老太太”的人,是他曾经的搭档唐杰忠。
唐杰忠是相声界的捧哏名家,说相声几十年,一共换过三位搭档,马季、郝爱民、姜昆。
他把一生献给了挚爱的事业,没时间照顾家庭,让妻子金文兰心生委屈。
金文兰生三个孩子,唐杰忠都不在她身边。
年,夫妇俩最疼爱的小儿子因病去世,享年39岁。
唐杰忠老来丧子,把痛深埋心底,继续说相声逗乐观众。
他勤勤恳恳几十年,唯独对妻子心有愧疚,晚年终于让妻子打开心结。
01拜师刘宝瑞
年,唐杰忠出生于北京,自幼喜欢相声,最爱听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的段子。
他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偶像刘宝瑞的弟子。
年1月29日,距离北京解放还有两天,唐杰忠来到部队,成为文工团的一员,离学说相声仅一步之遥。
除了相声,唐杰忠还喜欢山东快书,崇拜快书大师高元钧。
从电影里看到高元钧,连长寿眉都带着喜兴,唐杰忠心悦诚服。
高元钧
年,他带着一颗崇拜的心,徒步25公里去看高元钧表演,深受感动。
回去以后,暗暗背诵山东快书的小段儿和大段儿。
带着崇敬之情,唐杰忠想拜高元钧为师。
有一次,单位派他去北京学习,有了见高元钧的机会。
高元钧并没有收徒,而是推荐唐杰忠到广播说唱团学习。
到说唱团后,唐杰忠认识了刘宝瑞。
刘宝瑞是“单口大王”,也说过对口和新相声。
对于来学相声的后生,他都能做到来者不拒,热情主动把知识传授给他们。
刘宝瑞马三立
年,唐杰忠拜师刘宝瑞。
为了捧徒弟,刘宝瑞亲自为唐杰忠捧哏。
对口相声有两个角色:逗哏和捧哏。
在观众眼里,能抖包袱的逗哏是主角,随声附和的捧哏只能算配角。
师徒登台,多是师父做捧哏,因为徒弟不成熟,需要师父在一边捧着徒弟往前走。
这期间,刘宝瑞教给了唐杰忠《对春联》《八扇屏》《我的历史》。后来还教他创作,一起表演过《柳堡的故事》。
除了传授相声知识,刘宝瑞还教唐杰忠如何待人,如何处事,如何接物。
无私教学不收费用不图回报。
唐杰忠日后收徒也是如此。
02收徒巩汉林、徐锦江
很少有人知道,小品演员巩汉林,曾拜师唐杰忠。
年,巩汉林拜师唐杰忠。
在师父的鼓励下,巩汉林来到北京发展。
刚到北京,巩汉林就遇到个难题。
北京对他而言人生地不熟,唐杰忠帮着解决了住的问题,连家里看的电视都是师父准备的。
可巩汉林拜师之后,没多久就“叛变”了。
本来相声说得好好的,师父也把他领进了门,结果他“剑走偏锋”,演起了小品。
唐杰忠非常大度,看到他演小品之后并没有责怪,而是非常认真地告诉他:
“汉林,我发现你这小品演得是真好,我倒是希望你在这方面发展。”
唐杰忠当年怎么进入相声界,巩汉林便有样学样,怎么进入了小品界。
每当提及这件事,巩汉林总会感激之情难抑。
唐杰忠一生,共收过26名徒弟,除了巩汉林之外,最有名气的当属香港演员徐锦江。
徐锦江生于黑龙江,自幼便跟父母移居广州,后又到香港发展,一直讲不好普通话。
香港回归以后,徐锦江把事业转向内地,每每拍戏都需要配音。
为了说好普通话,避免麻烦,徐锦江遇到唐杰忠。
两人一见如故,唐杰忠没有收徒的想法。倒是徐锦江,了解了相声对语言的要求后,执意要拜师。
经过多次恳求,唐杰忠收徐锦江为关门弟子。
那一批共收了7位弟子,由李金斗主持收徒仪式。
徐锦江大部分时间都在拍戏,花在相声上面的心思很少,但普通话却说得越来越好,后来拍戏基本不用带配音了。
师徒同台说相声的机会很少,唐杰忠便以另一种方式捧徒弟。
徐锦江去河北卫视参加综艺节目,唐杰忠亲临现场。
见面后,除了深情拥抱,徐锦江边流着感激的泪水,边跪拜行礼。
徐锦江在绘画方面颇有建树,曾拜师关山月学习国画。
后来,徐锦江在北京办画展,时年83岁的唐杰忠,拄着拐混前去捧场。
除了捧徒弟,唐杰忠甘做绿叶,让三位逗哏站在聚光灯下。
03“爱上”马季
“马唐组合”享誉20年,他们俩走到一起,还有一段历史。
拜师刘宝瑞以后,唐杰忠被安排在说唱团,与马季一起学习。
当时,马季也是一位青年演员,且已经小有名气,抖包袱张嘴就来。
马季知道唐杰忠是部队里培养出来的演员,心里非常喜欢。
唐杰忠也“深爱”马季,欣赏马季。
而且在这欣赏中,还带着几分崇拜:“第一次看他的表演,听到他的声音,感受着他在语言方面的魅力,便不由自主迷恋起来。”
因为马季,唐杰忠被调到了广播说唱团。
当过兵的人应该都知道,部队培养一个专业人才很不容易,不干十几二十几年,很难从那里离开。
马季与唐杰忠相互欣赏,有心想要跟他搭档,便书信一封,希望部队批准唐杰忠调动工作。
马季并非手眼通天,但跟大将罗瑞卿私交甚好。
罗瑞卿经常去看马季的演出,所以收到信后作出批示:“部队即使勉强,也要支援他们。”
就这样,唐杰忠换了工作单位,与马季的合作也顺利展开。
除了合作,唐杰忠与马季亲如兄弟。
年,马季的妈妈花一年的工资,为唐杰忠买了一辆锰钢自行车。
后来在采访中,唐杰忠清楚地记得,自行车是花块买来的。
那个年月,有一辆自行车,不亚于当今有一辆高档轿车。
现在的大马路上车水马龙,豪车屡见不鲜,当年的自行车可不多见。
有时候,唐杰忠发工资后,请大家吃*花鱼。
把鱼买回来,唐杰忠交给马季的妈妈做。
业内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找一个好搭档说相声,比找媳妇还难。
两个人性格上要有默契,遇到矛盾能够相互迁就。
站在捧哏的位置,唐杰忠从没有因此自卑,他觉得捧逗是一家,没有捧就没有逗,也不可能成就一个节目。
然而,这对亲如兄弟的好搭档,最终没有逃脱分开的命运。
04与马季“裂穴”遇到姜昆
相声演员不再合作,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裂穴”。
唐杰忠与马季裂穴的原因,与他们的友情无关。
当时,团里要求“以老带新”,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分道扬镳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
之后,唐杰忠与马季的联系渐渐少了,但并没有放下珍贵的友情。
年,唐杰忠从艺四十周年纪念会,想请马季题词。
马季知道以后,不仅给他提了字,而且还亲自跑去道贺。
年,马季获得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
唐杰忠比马季本人更激动,半夜起床写诗庆贺。
这一年马季去世,唐杰忠在告别仪式上,哭得泣不成声。
结束了与马季的合作,唐杰忠与善于话剧表演的郝爱民成为搭档。
两年以后与姜昆同台,他的相声事业进入了另一个*金时期。
然而,默契合作背后也有曲折。
从跟姜昆开始合作,他就戴上了没有镜片的眼镜框。
这幅镜框跟随了他几十年。
很少有人知道背后的原因。
最初,姜昆跟李文华同台演出,两个人的合作已经深入人心。
一老一少默契配合,说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段子。
比如《如此照相》《诗歌与爱情》《时间与青春》家喻户晓、有口皆碑。
姜昆开口唱歌,李文华接道:“你唱得真好”,观众那边马上就有反应。
这份默契,让唐杰忠羡慕不已。
夜里睡觉前,唐杰忠开始琢磨,怎么学得像李文华一些,结果真把《诗歌与爱情》学会了。
此后,他像李文华一样,一字不差给姜昆捧哏。
虽然有效果,但观众反响平平。
唐杰忠经过琢磨,悟出了一个道理:“我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给姜昆捧哏。”
姜昆选择唐杰忠是有原因的。
05“辞退”姜昆有玄机
姜昆与李文华合作了三十多个相声段子,可李文华病重,突然说不出话来了。
沉寂之下,形单影只的姜昆,和唐杰忠商量,咱们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合作。
姜昆想的与唐杰忠想的不谋而合。
如果姜昆配一个陌生面孔,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姜昆一个人身上,会给新演员带来许多压力。如果配上唐杰忠,结果就不一样了。
用姜昆的话讲,唐杰忠出马,绝对能镇得住场面。
于是两个人开始搭档。
一开始,他们费了不少劲,因为大家都习惯了李文华捧哏的那个味道。
观众意识中,姜昆最好的搭档就是李文华,就算唐杰忠再怎么用力,也不是李文华。
唐杰忠挺个大肚,脸盘也大,无论怎么努力,也不是工人小老头的模样。
为了给自己塑造形象,唐杰忠便戴上了一副眼镜框。
此外,戴眼镜还能改变大家对他,在马季和郝爱民身边的那个形象。
他们合作的第一个节目,是《新兵小传》。
两个人都在摸着路子,尽量让彼此合作得更好一些。
努力了很多,却没有像李文华那样,让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观众内心其实并没有接受这对新搭档。
后来,两个人赶上了春晚,表演了相声《照相》。
在节目中姜昆不停地折腾唐杰忠,弄毛巾给他套在脑袋上。
姜昆尽量拿唐杰忠做文章,以便加深观众对他的认识。
观众开始有一定反响,但还是达不到效果。
他们继续努力,终于在《虎口遐想》里找到了默契。
直到那时,唐杰忠站在姜昆身边,人们才忘记了李文华。
唐杰忠与姜昆在一起合作整整十年,一次都没有闹过矛盾。
忽然有一天,唐杰忠对姜昆说了一句话。
此后,两人不再登台合作。
唐杰忠对姜昆说:“我觉得你得找一个新搭档了。”
姜昆有些不解地反问道:“怎么了唐老师?”
唐杰忠解释:“你的节奏太快了,我跟不上了。”
那时候,姜昆一个月跑十几个地方。一会儿跑到海拔多米的西部地区,一会又要忙出国。
姜昆是个“慰问专业户”,唐杰忠要是老跟在后面跑,可能会拖后腿:“姜昆越来越火,是我给他拿包呢,还是他给我拿包?”
唐杰忠建议姜昆找个更年轻点的搭档,便推荐了干儿子戴志诚。
姜昆戴志诚
唐杰忠说了几十年相声,一直在更换搭档。
连捧三人长盛不衰,为别人做绿叶。
但他有一位搭档,甘愿用一生为他做绿叶。
她就是唐杰忠的妻子金文兰。
经别人介绍,两人相识于年,一年后结婚。
金文兰的第一印象是,唐杰忠很爱出汗,也不太爱说话。
有一天,唐杰忠跟她说:“我打算说相声去!”
可她觉得,丈夫不是说相声的料。
那时候的金文兰没有想到,唐杰忠会成为一个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唐杰忠成名之后,大家伙都夸他好,但在妻子那里,却是另一番评价。
06为妻子打开心结
金文兰很支持唐杰忠的工作。
唐杰忠在舞台上给别人做绿叶,
在家里金文兰甘做唐杰忠的绿叶。
两人在一起几十年,家务事唐杰忠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