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04/8812967.html民主路上的鱼市巷因昔日的鱼市而名,它南起己消失的前河,北至新浦老街。清末年间,在新浦还是盐田滩头时,那40多米宽的前河就是运盐的通道,当新浦成为市镇,前河成了老街商品运输要道,带动了老街商业兴盛,这近河临街的鱼市巷就成为了水产品交易市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面海临河的老新浦街人,很讲究吃海鲜的,算是当地的一种习俗吧。清·海州通判罗树勋在《朐东竹枝词》中写道:“鲖蟹鲳鱼与对虾,海鲜入市竟相夸,红笺到处邀春叙,多在圩庄大姓家。”说的是海州大户人家,每到春讯海鲜上市季节,红笺相邀亲朋好友,品尝鲖蟹、对虾之俗,这在海州地区叫做“吃头水”,吃的是一种讲究。新浦既临海,位于海州湾渔场,又扼河,“为运河尾闾”,上沿沭河下延蔷薇河南岸的独特地理位置,因而渔业捕捞兴起。
出临洪口直达*海,在北纬35度,东经度以西这片*海区域,海底地质平坦,泥沙底质,海水为高低盐水系,冷暖水团交汇。沿岸绣针河、兴庄河、龙王河、烧香河、蔷薇河、盐河的淡水,不断注入这片海域,因此营养物质丰富。为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天然条件,这片海域就是海州湾,临洪口就处于海州湾的底部。这片海域有13个渔区,面积近平方海里,栖息着多种鱼类、30多种虾类、80多种贝类、46种软体动物、7种腔肠动物。
民主路上的鱼市巷,每当鱼汛季节,鱼行繁忙鱼贩聚集,店堂内外大筐罗列,直摆至街上。鱼贩摆摊拎篓,还有带着渔网的,在此出卖鲜鱼活虾。清晨的鱼市巷,是巷里巷外挤得水泄不通。鱼行有大小之说,大鱼行本大店大,除去收鱼货外,还兼卖生产资料,什么渔网、桐油、竹竿等。有的大鱼行还有海船,雇人捕捞。
大鱼行多集中于后河南岸,如李少西家的“常茂永”、周惠之家的“周一大”、霍炳忠家的“万顺兴”。鱼市巷的鱼行都是小鱼行,小鱼行本小利薄,三两人合伙,凑点钱便可开张。一张桌子,一个账本,雇个三两人,坐门收点鱼货。一箩筐鱼,一百来斤,看盐头大小。那时船上没有冷冻设备,捕上来的鱼,为保鲜要撒上盐,看盐头也就是看盐份多少。打个七八折,从中赚点差价。(原创:马鉴尧,转载请署作者名。)
有时小鱼行也为大鱼行代收鱼货,苦点佣金。鱼行季节性强,鱼市一过便要改行另谋出路,有的改卖果品、蔬菜,俗称八鲜行。鱼市巷的“恒盛永”、“义兴公”、“洪源汇”、“华兴东”,都是那一时期的八鲜行。本地大小鱼行收来的鱼货,主要销往青島、淮安、上海等地。火车开通后,又销售到徐州、开封、洛阳等西部城市。鱼货来自本地近海,也有山东、浙江海鲜。那上岸的大鲖蟹,张牙舞爪的八带鱼,青梗梗的大对虾,活嘣乱跳的沙光鱼,各色时令海鲜是应有尽有。
在新浦上市的海鲜还有:*花鱼、马鲛鱼、白鳓鱼、比目鱼,带鱼、鲳鱼、鲈鱼。那时后河宽约百多米,渔船多停泊于南岸河弯处,多时停泊上百条渔船。在新浦上市的海鲜,多是小船在近海捕捞的,也有山东渔民的鱼货上岸。清末民初渔业鼎盛时,新浦有渔船多艘,其中仅*花鱼约余艘。大船50吨,小船也有20—30吨,五桅渔船出海,三桅河捕,大渔船海货多运往南方吕泗港销售。
临洪口上游多有扳罾的,那宽大的网衣,四根丈把长竹杆撑开,用两丈长木杆一头系住罾顶“喜鹊窝”,一头插在岸边,那宽大的罾衣放入河心,当拉上罾网后,过路的大小鱼虾,就成了网中之货,大的有丁鱼、鲈鱼,小的有餐条(鲦鱼)、草虾。“河边守罾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扳罾人日夜守着罾,不时拉起罾衣,用长勺捞起罾中鱼虾。老街鱼市巷,也是钓沙光、扳罾、撒网者的交易市场。
清晨买鱼的多,挎篮提篓的,讨价还价的,腥鱼的海鲜,活蹦乱跳的鱼虾,是主妇们的最爱,也是小镇居民吃的头水。有的鱼贩子到赣榆刘口、范口就地收购鱼虾,一块银元收对虾30—50对,在鱼市巷20对要价一块钢洋,几乎对本利。
吃海鲜还是讲究原汁原味,要求是鲜活的,直接用盐水煮或生炝,吃的就是生猛鲜活。新浦街人最爱的就是大鲖蟹,鲖蟹学名梭子蟹,状如纺梭,紫色白点大蟹钳,看着肥美。盐水清煮出锅通红,扒开蟹盖桔红的蟹*,雪白的蟹肉,令人唾涎。切上碎碎的姜沬,倒上汪怒有滴醋,一口蟹*一口蟹肉,沾着姜沬滴醋,那真是解馋。通长席上最后上鲖蟹,鲖蟹的鲜美,刺激着味蕾,吃过鲖蟹其它东西都不鲜了,俗有“蟹过无味”之说。鲜红的对虾是上桌的大菜,最大的5寸多长,4寸以下叫它“对虾驹子”。出锅对虾着红妆,红红火火不光好看,还挺喜庆,深受大户人家喜爱。
船上人吃海鲜是有讲究的,吃第一顿鱼时,整条生鱼要先祭海神,然后整条鱼不去鳞不破肚下锅,大鱼头只能给船老大吃。不准伸筷子夹别人面前的鱼,这叫“过河”不吉利,鱼一面吃完不能说“翻过来”,船家是忌“翻”的。*花鱼因脑中有两颗石子,又称石首鱼,在老街最受欢迎,其肉如蒜瓣,味香质嫩。
时值蒜苔上市,红烧*花鱼,配上蒜苔,那浓郁的鲜味,一家吃鱼多家都能闻到。什么狗腿鱼、踏板鱼都是离不开蒜苔的。即使那*花鱼头,挂起来晒干,没事时放在火上烤,独特的香味,葱脆的鱼头骨,孩子们都当零食吃。农历三四月未开雷前,*花鱼大量上市,价格便宜,平民百姓人家也能品尝很起。一闻雷声,鱼沉海底捕捞不易,价格就高,普通人家多选在开雷前,多买些腌制慢慢吃。
*鲫鱼又称“*季鱼”、“鸡毛靠子”,体长15公分银白色,肉质鲜美细嫩,盐渍油煎成**的,大人也要流口水的。讲究的人家还是喜欢白鳓鱼,红烧、清蒸都很不错,鳓鱼烧汤如奶,鲜香味美,是体弱者的滋补佳品。虾婆婆、石头鱼、沙光鱼,就连那*季鱼都属于小海鲜,鱼贩子统统倒入一个大筐,很便宜。
穷苦人家一买一堆,到家拣着分类,*季鱼、石头鱼、沙光鱼盐渍凉晒,虾婆婆用擀面杖挤出虾肉做虾饼吃,一样是很鲜的。至于那文蛤、毛蚶、花蚬、蛏子更是倒在地上,用大铁锨铲着卖,价格更便宜。泥鳅和钢针鱼是没有人要的,打上来随手就扔掉。新浦人吃鱼有风俗,鲳鱼杂交意娼,称“婊子鱼”,是不上正规宴席的。鳗鱼吃食不干净,据老人讲红眼鳗鱼吃腐尸,老街人是不吃鳗鱼的。儿童是不能吃鱼籽的,新浦人认为“籽”音同“字”,怕孩子把字吃了,记性就差了。
清人凌廷堪有文称:“霜降鱼,即吹沙鱼,产海上者,入秋最肥美,又名沙洸鱼。”沙光鱼虽不登大雅之堂,鱼肉却是很细很嫩的,味道极鲜美,可红烧可做汤,尤以正月沙光鱼,深受普通百姓喜受,也是那时最好的下酒菜。民间有谚语:正月沙光赛羊汤,二月沙光软丢当,三月沙光甩滿墙,四月沙光又返阳。沙光鱼很戆,不用鱼铒直线也上钩的,而且咬住便不肯放松,在海水河水交汇之处,连着钓一会便是一篓。沙光鱼肉肥体大,长的约有尺把。传说骄傲的沙光鱼,曾夸下海口,说沙光鱼一年一尺长,三年赛过老龙王。这事让龙王知道了,便让沙光鱼一年一生一死,沙光鱼每年只能长到一尺长,无法赛过老龙王。
每年夏秋是虾皮上市的旺季,大店摆在竹筐里卖,小贩挎着篮子拎着秤,走街窜巷贩卖,伴着“鲜虾皮子喽!”的叫卖声,大街小巷都是虾皮的鲜味。虾皮个头小,薄薄的两层皮,其貌虽不扬,可鲜味却无比。用虾皮凉拌、炒菜、炖蛋、烧汤,甚至包饺子都少不了它,是家庭主妇们的最爱。可虾皮是“推”出来的哟,海州湾渔民用两根竹竿,撑两个网脚做骨架,绑上网,再用几个葫芦扣在竹篮子上,做成漂篮。推虾皮时,渔民将网杆打开,罩上渔网,踩上高跷,在海水中推着网走。
漂篮随着网杆漂在水面上,感觉网衣里有小虾了,捞起来放入漂篮,这就叫做推虾皮。有经验的渔民会跟着海鸥走,海鸥盘旋汇集处,一定是鱼虾多的地方。若是满潮,虾皮多的时候,虾群会顺着海水,涌向网里。红色的虾皮,通红的虾毛,将网都染成了红色。海州湾一带,家家户户都推虾皮,卖虾皮,一口大锅放上盐,虾皮焯一会捞出,放在网子上凉晒,晒个七八分就能上市了。
(原创:马鉴尧,转载请署作者名。)
参阅资料:
《海州湾渔民俗》张大强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新浦大街经济史略》张传藻,连云港市文史资料第七辑。
《新浦史话》韩世泳,陕西旅游出版社。
《海州乡谭》彭云,中国文化出版社。
《海州民俗志》刘兆元,江苏文艺出版社。
图片部分多选自《海州湾渔民俗》,余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