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价翻倍儿童海鲜店在厦门悄然出现营养 [复制链接]

1#

■开在莲花附近专门销售儿童海鲜门店。张海军摄

“以前在超市给孩子买过儿童三文鱼,没想到还有专门销售儿童海鲜的门店。”近日,家住厦门莲花附近的楚女士发现小区附近开了这样一家门店,店里销售的鲈鱼、大黄鱼、银鳕鱼全都号称“无骨无刺”。楚女士心生疑惑:这家海鲜店只做小孩子的生意,能开得长久吗?

宣称“彻底解决吃鱼卡刺”

售价为常规海鲜的3倍多

“食品带着儿童标签,我觉得标准应该和成人不一样,需要比一般食品更安全,更让人放心。”楚女士说,之前在元初、千滋百味等超市都可以买到儿童三文鱼,口味更适合孩子。

楚女士发现的这家专门销售儿童海鲜店,约开业两周,主打商品是“去刺黄花鱼”。店面广告称,采用国家专利去刺技术,去除全鱼根鱼刺,“彻底解决吃鱼卡刺”问题。无刺黄花鱼价格不菲,产地宁德、克规格售价39.8元,约为.7元/克。在叮咚买菜上,同样产自宁德的黄花鱼,每克售价39.9元。也就是说,儿童版的黄花鱼价格约是日常版的3.33倍。

不光是黄花鱼,记者发现,店里其他儿童版海鲜价格都挺高。比如,儿童版银鳕鱼克包装要卖元;儿童版三文鱼、石斑鱼、比目鱼售价也均在百元上下。店家表示,这款银鳕鱼的产地为南极附近海域。记者在朴朴、叮咚买菜上并未找到进口银鳕鱼,这两个平台上销售的银鳕鱼产地分别为福州、青岛。其中,叮咚买菜上,产地为青岛的银鳕鱼,克售价为79元。

除了销售海鲜以外,这家门店还销售儿童调味品、儿童主食等,价格均不低。如,一款小宝贝有机核桃油,毫升规格售价68元;一款专门为小朋友定制的有机酱油,毫升规格售价28元;重量为克的一袋儿童水饺和一款重量为克的儿童馒头,售价均为20元。

去刺过程主要依靠人工

产品不敢保证“绝对无刺”

记者调查发现,这家儿童海鲜店的经营方,为厦门一家水产企业,主打海鲜礼盒定制。企业相关人士表示,进军儿童海鲜市场是企业负责人的一个新尝试。目前,产品主要以委托加工为主,“无骨无刺”是主要卖点,去刺的过程主要依靠人工。

这家儿童海鲜店莲花门店的店员告诉记者,以“去刺黄花鱼”为例,他们销售的产品并不是一整条鱼,而是取鱼身最精华的部分,靠近鱼尾、鱼鳍的鱼肉是不用来做产品的,这也是产品定价相对较高的原因。

店员介绍,门店销售的儿童三文鱼,只选用三文鱼中段约20%的鱼肉,不用边角料,去皮去刺。这款产品保质期长达18个月,相比常规三文鱼的保质期要长很多。一般来说,冷冻三文鱼的保质期可达半个月。

店员强调,儿童三文鱼不建议生食,最好煮熟食用。他们推荐的吃法包括打泥、香煎、清蒸、煮粥、煮面。

不过,对于儿童海鲜与一般海鲜有哪些区别,店家没有做出更多的描述。

记者注意到,虽然这家儿童海鲜店号称“无骨无刺”,但在其小程序的宣传页面上,有一行温馨提示的小字——“尽管鱼骨鱼刺已被小心去除,但仍有可能有少量鱼骨刺,请在食用时注意。”同时,商家也为儿童海鲜进行了投保,但未说明投保的具体内容。

除了线下的儿童海鲜门店外,记者发现,淘宝上也有“宝宝海鲜”在销售,主要以鳕鱼、鳕鱼肠为主。

■儿童海鲜店小程序陈立新摄

没有“儿童食品”分类

也没有安全国家标准

“儿童海鲜”真的更营养、更健康吗?厦门市营养师协会会长、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并未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就更别提“儿童海鲜”了。“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记者注意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等相关标准多针对“婴幼儿”群体,对象为0-36个月的婴幼儿。

王雷军说,在去骨去刺的过程中,鱼类的营养价值一般不会在水中流失,所以,去骨去刺的工序不会影响鱼类本身的营养。但是,在加工过程中,鱼的表皮组织被破坏、鱼骨被剔除,很容易引发这些产品腐败变质。所以,对生产加工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对加工过程中的水质、工艺要求,对后期运输、销售的冷冻冷藏等要求更高。

1岁宝宝可以适当吃海鲜

“我们为孩子们做食谱时也会排上海鲜。”厦门小荷园绘本托班早教机构园长卢雪容告诉记者,他们不会特地去购买儿童海鲜,但在做法上却是“儿童做法”,比如,虾仁要剁碎,有的要剁成泥,利于小朋友食用。

■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的海鲜菜肴。

王雷军说,吃鱼挑刺是一项技能,适龄的孩子最好专门锻炼一下,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一般来说,6个月的宝宝可以吃一些辅食,以鸡蛋、猪肝等为主,不宜加入海鲜。1岁左右的宝宝可以适当吃一些鱼类、虾类,但最好把鱼肉捣碎。

儿童食品市场

不能“自说自话”

“二孩”“三孩”生育政策放开释放市场新红利,作为食品行业的细分赛道,儿童食品亦得到资本的偏爱。最近几年,包装上标有“儿童”二字的食品备受市场追捧。从儿童饼干、儿童酱油、儿童饺子,再到儿童海鲜,商家勇于走出“舒适圈”,开拓蓝海市场,做法值得肯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冠上“儿童”两字就真的是儿童食品了?

儿童食品市场存在一个去伪存真、优胜劣汰的过程。长期以来,儿童食品的行业标准缺失,所谓的儿童饼干、儿童酱油、儿童饺子更像是自说自话。这些儿童食品是否健康、安全,是否更适合孩子,得有更权威、更准确的认定。

町芒研究院发布的《儿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名儿童家长中,有84.8%的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

记者采访发现,儿童食品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家长身上。比如,刚刚开业两周的这家儿童海鲜店,几十米外就是一所小学,门店楼上就是午晚托班。家长接送孩子时自然而然地就能接触到。

我们姑且不论商家营销策略的对与错。在消费者尤其是家长这一头,在孩子饮食方面也要掌握基本的常识,进行正确的选择,不能过于迷信食品包装和商家宣传。多措并举、共同发力,才能守护好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