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范围内物种灭绝的速度之快和影响范围之广都史无前例。人们曾认为,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相比不容易灭绝。截至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列出的种濒危物种中,只有种为海洋生物。但由于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和沿岸社会发展等因素,现在大部分海洋生物种类面临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正发生不可逆的降低,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一样正在面临着物种灭绝的危机。
近年来世界海洋渔业捕捞产量虽然基本稳定在万吨上下,但渔获物的组成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高值、大型鱼类越来越被低值、小型鱼类代替,海洋生物资源处于持续衰退状态。
中国东海海域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浅滩面积广阔,长江、钱塘江、瓯江等多条河流注入东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因此这里水质肥沃,初级生产力较高,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高于其他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在河口附近浅海海域为主要经济鱼类的良好产卵场,在沿岸或近海海域分布着多种经济鱼类的索饵场所,东海近海的外侧和南部水域又是多种经济鱼类的越冬场,东海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如大*鱼、小*鱼、带鱼、鲳鱼、鳓鱼、乌贼和梭子蟹等一般都以东海沿岸海域和近海为中心,南起台湾海峡,北至长江口附近,而自成一个独立洄游的群系。东海海域同时也是许多经济鱼类如鲐、舵鲣和鲨鱼等洄游的必经海区。因此,东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分布着以舟山渔场为代表的多个渔场。
然而近些年来,东海近海渔场已经到了几乎“无鱼可捕”的地步。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中,大*鱼早已濒临灭绝;乌贼一度濒临灭绝,现在有所恢复;小*鱼还保持一定产量;种群恢复能力最强的带鱼近几年产量也是呈下降趋势。
研究发现,目前东海渔区与其他渔场类似,传统渔业资源都遭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各渔场的主要捕捞对象替代频繁,那些年龄结构复杂、经济价值高、个体大、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层次高的类群逐渐被年龄结构简单、经济价值低、个体小和营养级层次低的类群所替代;同时,底层鱼类所占比例不断减少,中、上层鱼类及虾、蟹和水母类比例逐年增加;东海渔区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在年为3.5,年为2.8;近年来东海的海洋渔业渔获量虽然稳中有升,但近海渔业产量却逐年下降,且近海渔获物组成越来越以低值小杂鱼、蟹类等为主,而远洋渔业产量逐年提高弥补了近海渔业产量的降低。尽管相继实施了渔船“双控”、伏季休渔、增殖放流、加强渔业综合执法、促进渔民转产转业等*策,但是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善,海洋渔业濒临崩溃边缘。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大体分为为年中期之前以近海和沿岸高值鱼类为代表的衰退阶段和此后东海海域的全面衰退阶段。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年第11期“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的一篇评述文章从如下方面对中国东海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海洋致病微生物
海水营养盐结构改变
海洋污染产生的*害作用
海洋环境退化与生境破坏
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
海洋酸化
海洋渔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鉴于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后的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实际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生物的灭绝风险可能比以前估计的更加严重。因此,针对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对东海海域全面、系统、综合有效的研究和管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可以比作一台机器的螺丝钉,每棵螺丝钉都在合理的位置上正常工作,这台机器才能正常运行。非主要部位一棵螺丝钉脱落有可能无关紧要,但多个螺丝钉脱落必然引起机器走向崩溃。我们的海洋生态系统,每一个生物个体、每一寸海域、每一滴海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都不是多余的,海洋生态系统失去这些组成都将是对其健康的损害,这些损害的累积,最终必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
目前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全世界所有海域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所有层次都在经受着严重破坏。在物种灭绝背景下,凸显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渔业管理模式才是东海渔业资源恢复和持续发展的保证。
评述链接: